十一、《二马图》 宋李公麟绘。公麟字伯时,号龙眠居士,舒城少、,官至朝奉郎。擅绘人物、鞍马及历史故事,为王安石所推许。本幅为素绢本,横幅著色画。卷后有张友正、刘咏、紫芝道人等题跋,又有陆九龄题诗云:“神龙来自大宛西,腾踏清秋十二蹄。今日天闲多骏骨,玉门沙远草凄凄。”铃有“通志堂藏”、‘’见阳图书”等印,《石渠宝岌》著录。 十二、《长夏江寺图》 宋李唐绘。唐字希古,河阳人,宣和中曾直画院,南渡后入临安,授画院待诏。善画山水人物,笔意不凡。此图系山水长卷,用丹墨著色,叠赫湿翠,古雅深厚。前有宋高宗题 “长夏江寺”四字,卷后又识云:“李唐可比李思训。”康熙乙丑(1685)三月,纳兰性德从宋牧仲处购得此图,并邀友人朱彝尊题签。⑤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 十三、《蓝采和图》 宋道士李得柔画。得柔字胜之,河东晋人。幼儿善画,长读《庄》、《老》,喜之,遂为道士,赐号妙应。写貌甚工,落笔有生意,写神故实,其眉目规矩,见之使人遂欲仙去。本幅为素绢本,立轴,著色画。左上方有得柔自书蓝采和传。款云:“紫虚大夫葆光殿校籍李得柔画传”。后有“靖山”印一,右下有‘’紫虚清玩”半印,又有“成德”、“楞伽真赏”二印,左方下有“愣伽”、“容若鉴藏”二印。《秘殿珠林》著录。 十四、《鹊华秋色图》 元赵孟顺绘。短卷,纸本,用丹墨淡著色。华不注一峰特立,鹊山附之,周围沙碳平坡,远汀近诸。据朱彝尊《曝书亭集》载,康熙间,此图藏于明珠相国府。甲子(1689年)冬,彝尊“观赞纳兰侍卫容若之禄水亭”,并为之题签。纳兰性德亦有题咏,载《通志堂集》卷三,诗云:“历下亭边两拳石,不似江南好山色。乍看落日照来黄,浑疑劫火烧将黑。更无枫橘点清秋,惟见萧萧白杨白。君为此山令山好,空翠俄从褚间滴。知君著意在明湖,掩映山光若有无。曲折似还通烁口。苍茫定不属城隅。鲤鱼风高网署集,仿佛渔唱来孤蒲。一竿我欲随风去,不信扁舟是画图。”性德段后,此图流入清内府。1930年(庚午)10月,为纳兰性德编撰《年谱》的张任政先生,尝“获见于故宫钟粹宫”,称图上盖有“成德容若”方章二,“成德”方章二、“楞伽真赏”方章一、“容苦书画”方章一、“楞伽山人”圆章四、“楞伽”圆章四⑥。《石渠宝岌》亦有著录。此图现藏台湾博物院。 中国星翁艺苑 ![]() 十五、《水村图》 赵孟顺绘,手卷,纸本,墨笔。描绘的是松江分湖一带“远山近山云漠漠,前村后村水重重”的景色。此图曾归纳兰性德收藏,(( i}志堂集》有《题松雪水村图》诗云:“北苑古神品,斯图得其秀。为问鸥波亭,烟水无恙否?”据朱彝尊《曝书亭集》载,康熙乙丑三月,纳兰性德携图嘱竹抢题签,“留匝数月,卷还。未几,容若奄逝,真迹不复可观。”姜西溟亦有诗云:“通志堂前前日见,生峭一幅似桃源。不知神物归何处,留得青衫旧酒痕。”并注云:“曾见松雪公《水村图》,主人零落,此图遂不多问矣,或云已入秘府。”其言后得到王士祯证实,他在《居易录》中说:“予一日入朝待漏,偶与陈说岩(廷敬)大司空谈及,云曾于大内见松雪真迹,后有元人题跋甚多,盖即姜所云。”据陈廷敬《午亭文编》卷十四《水村图二首自序》云,此图“康熙二十五年归放大内”,现依然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www.Artworld.cn ![]() 水村图A ![]() 水村图B 十六、《溪亭山色图》 元倪琐绘。攒字元镇,号云林子,无锡人。擅画水墨山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带景色.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意境清远萧疏。此图为素笺本,墨画、立轴。有倪攒款记和孙大雅题识。上方有“神品”一印,右方有“成子容若”、“楞伽真赏”二即,左方下有“成德”、“楞伽山人”、“容若书画”三印,《石渠宝岌》著录。 十七、《溪山亭子图》 倪琐绘。宋笺本,墨画。款识云:“东海倪攒画溪山亭子赠孟信文学,岁乙未闰正月八日。”又自题云:“戏墨重看十七年,阖阁楼阁荡飞烟,简村兰若风波处,坐对湖山一惘然。 中国星翁艺苑 辛亥十一月九日复览因题,云林子。”后又有王植题跋。收传印记中有“成德”、“成子容若”、“楞伽真赏”印;又有“都尉耿信公之章?、“信公真赏”印,见《石渠宝岌》著录。 按:启功先生《饮水词人手札卷跋》一文附有《饮水词人与张见阳二十九札》,其第十九札云:“倪迂《溪山亭子》乃借耿都尉者,顷已送还,侯翌日再借奉鉴耳。”考耿都尉即耿信公,名昭忠,隶汉军正黄旗。此人工艺事,精鉴赏,富收藏。世之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藏印.纳兰性德曾多次向他借观《溪山亭子》,最后竟购入通志堂,可见其对此图的珍爱。 十八、《芦洲聚雁图》 明朱莆绘。莆字孟辩,自号抢洲生,华亭人。洪武初以微聘官修,改中书舍人。善画芦雁,极潇湘烟水之致。此幅为宋笺本,立轴,水墨画。远帕沙洲,衰柳丛条,芦中宿群雁。 中国星翁艺苑 收传印记中有“容若鉴藏”印,《石渠宝岌续编》著录。《通志堂集》卷九有《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云:“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 占断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烟笼。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楚天秋欲尽,荻花吹处,竟日冥澄。近黄陵祠庙,莫采芙蓉。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湘灵杳,一尊遥酪,还欲认清峰。”按:朱带生赞元,卒赞明。纳兰称其为元人,亦不为错。 十九、《竹炉新咏图》 明王级绘。级字孟端,号友石,无锡人。永乐初以善书被荐,供事文渊阁,官中书舍人。工画山水,风格郁苍,笔势洒落。洪武间,王级寓居惠山听松庵,为诗僧性海手制竹茶沪而绘山水横幅,并首唱为诗,和之者皆一时胜流。大学士李东阳题为“竹炉新咏”。此图几经展转,后流入京师。康熙二十三年(1684)秋,无锡人顾贞观以听松庵旧炉岁久损坏,再仿遗式制成新炉,置于其所居“积书岩”。是年冬,顾贞观至京师,见纳兰容若适得此卷,便以实相告。容若慨然割爱。顾贞观喜得听松故物,即名其居曰“新咏堂”,容若为之书额⑦.容若既逝,顾贞观尝携炉及卷与朱彝尊、周青士、孙恺似等人联句,感旧伤怀,一时传为佳话。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