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2)

时间:2011-01-06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佚名    人浏览
从“笔墨等于零”的主导思想来看,其主张是以“中西结合”的方法改造中国画,这种主张在20年代初就曾有人提出,然而究竟以什么样的艺术思想以及艺术理论和原则与西方绘画进行结合,却很少有人研究,因此造成了多数中国画家都从西方绘画的技法上去吸取方法,其结果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摹仿,就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技法。 这种结合只是变换绘画的方式,实际并未从根本上达到真正的结合,因而造成中国人看其画少了中国文化的味儿,西方

从“笔墨等于零”的主导思想来看,其主张是以“中西结合”的方法改造中国画,这种主张在20年代初就曾有人提出,然而究竟以什么样的艺术思想以及艺术理论和原则与西方绘画进行结合,却很少有人研究,因此造成了多数中国画家都从西方绘画的技法上去吸取方法,其结果不是追求形式上的摹仿,就是完全照搬西方的技法。
这种结合只是变换绘画的方式,实际并未从根本上达到真正的结合,因而造成中国人看其画少了中国文化的味儿,西方人看其画或像毕加索,或像波洛克。客观的讲,这并没有起到真正发展中国画的作用,反而使中国画走进了对西方绘画表面认识“所知障”的弊端,以这样的绘画感情,又怎么能够达到感人与震撼人呢?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鉴于中国画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出在以己之“术”求他之“术”,以主观意识代替对根本“理”的研究,凭这种艺术思维很难达到从理论上解决中国画的发展问题。因此可以看出,这种只强调对色彩、工具改良的做法与认识,同样也没有脱离以“术”论“术”的单一思维形式,因此也只说对了一半。“守住中国画的底线”,这种提法没有错。但是,画家提出的这条底线之含义,是中国的笔墨,是书法与绘画同源,这就不难看出画家要守住的这条底线还是“术”。客观地讲,这确实是一个底线,因为中国画若离开了笔与墨的艺术韵味,就失去了中国画具有的艺术灵魂,因此看守住这条底线是正确的。
然而单凭借这条所谓的“底线”,不可能解决中国画发展的根本问题。对中国画的发展而言,中国画必须要守住一条底线,关键是中国画的底线究竟是什么?要守住中国画的哪条底线?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所谓的底线就很难成立。以提出“底线”的画家观点来看,他认为要守住的中国画的底线是:“‘书画同源’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共生现象,水墨画的审美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还是笔墨、笔力、笔姿、墨性、墨韵,这是中国书画的慧根所在,若要水墨国画不消亡,就一定要守住这条底线”。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到,这个底线指的是“书画同源”、笔、墨三个方面。

www.Artworld.cn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绘画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原始抽象意识,发展到集中体现出了中国文化、哲学、美学的中国画艺术,乃至发展成为文人画的诗、书、画、印合壁的中国画表现形式。从中国画发展的各个时期的状况来看,无论哪个阶段的绘画形式,都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底蕴,并且以此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特色。所谓“书画同源”,正是在这种特定的中国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反映出中国书画之间的用笔、用墨同出一辙相关联的比喻。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中国画与中国书法形成的密切关系,是因为中国的书法与绘画都未离开中国的毛笔与宣纸,两者虽然一书一画,但是在对待笔墨的运用上都讲究笔、墨运用的功力。在这种相得互补的情况下,出现了“书画同源”之理,既然“书画同源”概念与运用笔、墨的功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对“书画同源”及笔墨的重视与强调,便都体现在对中国画技法的重视上。综观这些论点可以看出,提出“守住中国画底线”的画家,是将这个底线界定在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上。

中国画运用的笔墨技法,是表现中国画艺术特性的主要形式,这个形式不能丢,中国画艺术离开了这些就失去了中国画的表现特色,因此中国画守住这条底线是没有错、是必要的。然而从对于中国画的再向前发展而论,单凭守住这条底线是不够的,这条底线的含义只能达到使中国画不会失去其艺术特色,却不能促进中国画再向前发展。这种提法只强调了工具、技法,并没有解决中国画如何再向前发展的理论问题,因此这种提法也只谈对了一半,同样是以“术”论“术”,不是以“理”论“术”,因此持这条“底线”的观点也是不全面的,依照这种思想不可能促成中国画的发展。

中国星翁艺苑

www.Artworld.cn

就中国画的再发展问题而论,中国画的发展确实存在着一条重要的底线,这条底线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美学等。中国画正是依靠了中国的传统理论才发展起来的一门代表了中国文化底蕴的绘画艺术。中国画的传统笔墨等技法,也正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的艺术形式,从而才产生了不同的表现技法。以中国画技法形成的原则来认识,中国画发展需要守住的底线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守住了这条底线,不但可以守住中国画“书画同源”笔墨技法的底线,而且还能促进中国画的再发展。
(责任编辑:子牛)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评析当前中国画界对中国画发展的三种认识(2)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