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从吴镇《墨竹谱》中思索历代画竹的观点(3)

时间:2012-04-24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中央美术学院    人浏览
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宋元墨竹画中的书法用笔情况分为如下3种: l、用种单纯的书法用笔用于绘画,以表达物象特征,如李煜、唐希雅、文同。 2、用几种不同的书法用笔呈现物象不同部位的特征,如赵孟頫、柯九思。 3、强调速度和节奏的书法用笔用于绘画,在于表达主体精神,如苏轼、吴镇。 前面两种主要是为了表达客体的物象特征,后一种更在于表达主体精神。有意思的是,这与前面所谈到的墨竹中的用墨问题有相似之处: 1


  这样,我们不难发现,宋元墨竹画中的书法用笔情况分为如下3种:
www.Artworld.cn

  l、用—种单纯的书法用笔用于绘画,以表达物象特征,如李煜、唐希雅、文同。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2、用几种不同的书法用笔呈现物象不同部位的特征,如赵孟頫、柯九思。

中国星翁艺苑

  3、强调速度和节奏的书法用笔用于绘画,在于表达主体精神,如苏轼、吴镇。

www.Artworld.cn

  前面两种主要是为了表达客体的物象特征,后一种更在于表达主体精神。有意思的是,这与前面所谈到的墨竹中的用墨问题有相似之处: www.Artworld.cn

  1、“墨深为面,墨淡为背”,以文同为代表。

copyright Artworld.cn

  2、用不同的墨色呈现物象不同部位的特征,如李衍、柯九思。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3、通过对用笔节奏的控制,使墨色随机生化出浓淡不一的形态,从而使墨色也呈现出丰富的节奏感,从而传达主体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吴镇、倪瓒为代表。 www.Artworld.cn

  文人画的书画关系后面的深层问题其实也就是笔墨关系。注重主体精神的抒发,自觉将书法用笔用于绘画,强调速度与节奏的笔墨关系,才是宋元文人画中书画关系的要义所在。通过对宋元墨竹画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宋元文人画精神确立、传承中的区别与变化。

copyright Artworld.cn

  在吴镇的《墨竹谱》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对笔墨关系、书画关系的处理方式。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墨竹谱之二”题为“拟与可笔意”。画面分为两部分,右边题语用相对端谨的行楷书写成,而其他开册页中大多数是用行书甚或行草书题浯,书法的节奏较为平稳,同样,画中的墨竹造型是较为稳妥、静态的,用笔与墨色变化所传达的节奏也较为平缓。左上角“拟与可笔意”五个字的题语用笔谨慎端正,似乎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对文同的敬意。但是,如果将之与文同的墨竹相比,我们会明显发现无论在用笔、用墨上都比文同更富有节奏感。右边题语是两则典故,尤其是第二则“解衣盘礴”泄露了画家不甘心对文同亦步亦趋,而是迫不及待地想释放自我的精神世界,对于形态的把握则退为其次。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墨竹谱之三”应该说是对苏轼“风雨竹”记忆性的临写,画面同样分为两半。所不同的是,画画的用笔比上一开更为放松,用笔的节奏更富有变化,题语的书体已经改为行书,节奏变快,与右半边绘画的用笔相一致。显然,画家对于苏轼“风雨竹”的临写更为得心应手,题语中抄录了苏轼的原诗“更将掀舞势……恰似腰肢袅”,画面在重“意”的同时很好地表达了墨竹形神关系的统一。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对照题语的笔法形态、节奏与绘画中的用笔,我们会发现吴镇显然对这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所考虑。“墨竹谱之二”的“拟与可笔意”用笔节奏很慢,题语所用的是行楷;“墨竹谱之三”的题语是行草,而绘画中用笔的速度与节奏明显加快,证据在于:叶子的长度变长变窄、收笔尖锐,叶子之间的排列由均匀变为参差。这种书画用笔中对应明显的节奏使得题语书法与绘画中出现一些形态相似的笔触,比如说撇画、捺画与竹叶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我们不妨进一步探讨其中的诗书画印诸问题。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从吴镇《墨竹谱》中思索历代画竹的观点(3)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