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艺长廊 > 艺术探索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6)

时间:2012-06-01 来源:华艺美术网 作者:江枫    人浏览
附图7-1地图上的桐君山与放马州 附图7-2现实中的桐君山与放马州 4、江边松林 富春山一带江边多松树,这也是特色之一,在芦茨湾至今还有1300年树龄的芦茨唐松(见附图8),循行江边,时而也有成组的松林出现(见附图9)这一点黄公望在《富春山图卷》上也表现出来了(见附图10)见树有怪异便当模记之这是他的理论在创作中体现吧。 附图8江边有1300树龄的芦茨唐松 附图9富春江边的松树 附图10《富春山


 

中国星翁艺苑

附图7-1地图上的桐君山与放马州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www.Artworld.cn

附图7-2现实中的桐君山与放马州
 

中国星翁艺苑

4、江边松林

       富春山一带江边多松树,这也是特色之一,在芦茨湾至今还有1300年树龄的“芦茨唐松”(见附图8),循行江边,时而也有成组的松林出现(见附图9)这一点黄公望在《富春山图卷》上也表现出来了(见附图10)“见树有怪异便当模记之”这是他的理论在创作中体现吧。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附图8江边有1300树龄的芦茨唐松

华艺美术世界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附图9富春江边的松树 copyright Artworld.cn

www.Artworld.cn

附图10《富春山图》画面上的江边松林

华艺美术世界网


5、严子陵钓台:
       富春山中最独特的景色,当然是“钓台”。在《富春山图卷》接近中心的部分,有一处秀峰连绵,山石峥嵘的地方,其中有一山,造型与一般山不一样,在山顶有巨石突起,气势不凡,耸立 群山之中(见附图11)据笔者分析就为钓台的东台,而与其相对的应是西台。黄公望出于对画面整体的构思与构图需要,而採取仰视的视角,与我们在钓台下仰望钓台是一致的(见附图12),可见黄公望是“模写记之”而来的。而且通过画面上对钓台恰当的处理,可以看到他极强的整体感觉,不会因为钓台的重要而破坏画面上富春山的整体性。

copyright Artworld.cn

华艺美术世界网

附图11画面上的钓台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中国星翁艺苑

附图12现实中的钓台

中国星翁艺苑

 

www.Artworld.cn

 6、芦茨村:

       范仲淹在宋景佑元年被贬到桐庐郡作太守,曾两次拜访了唐诗人方干故里,并留下“风雅先生旧隐存,子陵台下白云村”的名句。“方干故里”曾是古代文人们出游富春山时必到的地方。1962年,我在浙江美院中国画系学习,曾到芦茨生活写生两个月左右,对此地环境比较了解,芦茨村当时分两部分,一是芦茨大队和乡政府所在地,因为地势较高,四十多年前,我们打地铺睡觉的地方还在,偶尔还有一、二间黑瓦白墙的老房子。,而另一处芦茨小队,即芦茨村,李可染先生《家家都在画屏中》就是在此写生的。当时芦茨村是船码头,石砌的船埠和长长的木桥还留在记忆中。可惜上世纪60年代富春江水库修成后,芦茨村没入水中,一切只能留在记忆中了。这对考证《富春山图》上黄公望有没有画“方干故里”成了一大难题。但有一次笔者拿李可染先生画的《家家都在画屏中》与《富春山图》其中一个部分相对照,作为芦茨村的背景那座山,在外形上竟如此相近(见附图13、14)相隔600年的二位写生大师,都在这儿写生过吗,笔者不敢肯定,但是肯定是画家认为入画的佳处。左边的房子就应该是现在芦茨乡政府所在地“白云村”了。 www.Artworld.cn

本文来自华艺美术世界网

附图13《富春山图》上的芦茨村 华艺美术世界网

内容来自A r t w o r l d . c n

附图14李可染写生作品中的芦茨村

华艺美术世界网


       根据以上分析对照可以认为《富春山图》确实是以富春山为题材内容的作品。《富春山图》是一件有作者立意和作者精神寄托的创作。只是借助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素材来表现富春山的风韵和内涵。它不是写生作品,不应该拿画面与自然现实一一去做对照,但为了考证它的真实与存在,也是不得已的一件事。
       有一次笔者登桐庐江北,富春江边最高的一个宾馆向南瞭望,左边桐君山翠卧碧波,右望钓台一带若隐若现,下望放马洲静静地躺在碧波万顷的富春江中,前望则大奇山飘渺于云雾之间。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一天突然悟到这不是《富春山图》的基本结构么?
       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写道“登楼望空阔处气韻,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古人云天开图画者是也”。《富春山图》不正是“天开图画”么! 华艺美术世界网


(责任编辑:Ivan S)
转载请注明:华艺美术网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6)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观点,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黄公望《富春山图》考辨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经过几十年的辨伪,已经水落石出。黄宾虹、吴湖帆、饶宗颐、徐邦达为《无用师卷》清洗了两百多年的“冤案”,得以“昭雪”。让后人敬仰。乾隆皇帝“乱...

  • 中国历代名家画梅赏识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 至晋,有咏梅诗现,相陆凯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

  • 运笔纵横,寒梅风骨---十万山人书法之旅述评

    98岁的孙星阁先生 在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揭阳众多的书画家中,十万山人孙星阁先生(1897-1996)是奇特的一位。他的良好的家庭出身和家庭教养,他的百岁长寿,他的...

  • 纳兰性德与历代书画

    纳兰性德不仅工诗词,而且善书法、通绘画,精鉴赏。他常和一些擅长书画之道的知识分子相聚在通志堂的渌水亭,婆娑古人法书名画,或临摹,或题咏。通志堂是他的藏书室,绿水...

  •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翻译、赏析

    吴镇《竹谱卷跋》_0 吴镇《竹谱卷跋》_1 吴镇《竹谱卷跋》2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

  • 十万山人的题画艺术刍议

    题画,即在国画上题写诗文,亦称题款、题字、题识。题画艺术往往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文学根柢深浅与否。 在画面上题诗或题字,作为西洋画,一般只在画面题上画家的名字。而中...